编者按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以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为切入口,发挥文旅产业“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功能作用,组织开展文旅特派员制度试点,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精选刊登15个典型案例,从实践探索、模式创新、成效启示等维度,生动呈现福建创新探索文旅特派员制度、深化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泉州市永春县仙夹镇东里村
文旅特派员:
黄文中 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合作模式:
提供发展建议,参与策划节庆活动,举办公益活动。
参与或合作的项目:
在东里村田间地头设立创作点,展示油画复制品,打造新景观;定期举办油画展和油画创作教学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参与策划筹办第二、三届仙夹镇“油桐花艺术节”,邀请多位文化名人前来游览采风,扩大东里村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公益美术学堂”,为本地和外地学生提供油画创作学习机会,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展开剩余82%基本情况
在永春县仙夹镇的东里村,乡村道路上立着几幅独特的油画,它们出自艺术家黄文中之手。黄文中是一位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艺术家,他深刻认识到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2023年,身为泉州师范学院教授的黄文中担任东里村文旅特派员,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视角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探索出一条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崭新路径。东里村实现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3年前有较大增长,成功入选福建省金牌美育村初选名录。这种“以美兴村”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艺术解决方案。
东里水库
湖光春色好垂钓
主要做法
(一)场景化艺术展陈激活乡村价值
采用“空间叙事”手法,在稻田、古厝等原生场景植入15幅乡村主题油画复制品,形成“移步换景、画境交融”的沉浸式体验区。让作品与环境、与村民、与社会互动,让村民能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重新发现家乡之美,唤起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更多的人,以此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黄文中教授还定期举办画展和教学活动,以艺术为引擎,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打造乡村微景观,为乡村增添独特魅力。2023年数据显示,该模式直接带动乡村旅游人次突破5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余万元,民宿入住率提升40%,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增长65%,形成“以画引流、以景兴业”的良性循环。
(二)诗文画影共现人文东里
黄文中教授将艺术的创造力与乡村的发展需求深度融合,以极具前瞻性的视角突破传统乡村建设思路。他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展示模式,大胆地把油画放置在田间地头,让艺术与乡村的自然环境、村民生活紧密相连。这种独特的展示方式,使原本静态的艺术作品成为激发乡村活力的“催化剂”。第二届油桐花文化节上,一场画家和诗人的“量子纠缠”神秘艺术奇观精彩上演。特派员与郭培明、林轩鹤、吴素明等十余位文学名家的诗,围绕着乡村景致展开诗与画的对话。众艺术家一起将油画作品与诗作汇编成册,并捐赠给仙夹中学、夹际学校和仙夹中心小学,让诗画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里,成功将油桐花意象转化为文化符号。活动期间,活动期间接待游客1.2万人次,相关话题在网络大量传播,实现文化传播与品牌溢价的双重突破。
油桐花文化节
(三)美育工程构建人才生态
每年暑假,开展暑期艺术公益学堂,开发《乡村美学》特色课程,课堂上孩子们在短时间内不仅画了猫和鱼,还画了水母、贝壳、鲨鱼、鳄鱼等,通过这个方式,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力,把美育的观念撒播进乡村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同时,东里村积极承接各类研学活动,凭借公益美术学堂的良好基础,成功打造研学东里,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2023年,东里村接待研学团队127批次,2万多人次,形成“教育赋能-文化传承-经济增值”的可持续发展链条。
经验启示
(一)发挥制度优势
文旅特派员制度为乡村发展提供难得机遇。黄文中教授凭借自身在艺术领域的深厚造诣,通过艺术创作、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为东里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他还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提交《艺术助力美丽乡村——以永春县仙夹镇为例》研究课题。这一课题不仅深入剖析乡村建设中的文化需求与艺术应用,更为其他地区乡村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研学教育实践基地
(二)注重资源整合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整合文化、教育、旅游等多元资源至关重要。黄文中教授将艺术展示活动与乡村文化宣传相结合,通过举办画展、诗画节等活动,挖掘和展示乡村文化魅力;同时,积极引入教育资源,开展公益美术学堂、研学活动以及捐赠书籍等,提升村民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此外,将这些文化活动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三)重视人才培养
外来引智和本土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环节。黄文中教授通过公益课堂和研学培训等方式,为乡村培育人才。一方面,他带领研究生团队深入乡村,为乡村带来先进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实现外来智力的有效引入;另一方面,针对乡村孩子和村民开展的培训活动,激发本土人才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公益美术学堂
(四)注重创新发展
在赋能产业振兴过程中,保护传承在地文化与创新发展同等重要。黄文中教授在宣传乡村文化时,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和内容,通过诗画结合的方式,将乡村文化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呈现给游客,提升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乡村推行驻村艺术家,利用“艺术+”或“+艺术”手段,深度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乡土文化的自我创造、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还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乡村治理。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门户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