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埃菲尔铁塔因为罢工而关门谢客,塔上那些“反对预算削减、呼吁富人加税”的标语被赶紧拆掉,法国民众的愤怒和政府的无奈又一次展现在了公众面前。
2025年10月2日,草根罢工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光这一天就吸引了大约19.5万人加入行列。其中,巴黎就有2.4万人走上街头,可跟两周前警方统计的50万人(工会估计有100万人)比起来,看来参与的人数明显少了不少。
一方面,示威的人数比起之前明显减少,但另一方面,超过200个城镇同时掀起示威浪潮,连一些标志性的地标都被迫暂停营运。为什么这场罢工虽然看似“降温”,却依旧让人感受到冲击呢?
实际上,这次罢工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法国政府长期被赤字和债务困扰的必然产物。
今年年头,马克龙总统领导下的前总理贝鲁,因为一份不太受欢迎的预算案,成了“政治牺牲品”。这份预算计划要削减440亿欧元(差不多520亿美元)的地方政府和医疗卫生开支,同时还要冻结整体政府开支,目的就是要控制不断扩大的赤字和债务。
贝鲁曾坦言,法国的债务问题已经“危及生命”,这话可别当成吓唬人的空话。
放眼西方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西班牙之类的,之前也因为债务太高而推行紧缩措施,结果通常是民生方面受到最大影响,比如医院床位紧张、学校经费不够用啥的都成了常事。这次法国的预算争执,不过也算是西方财政难题的一个缩影罢了。
现在,新上任的总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尼一到位,就得面对工会的强硬压力。
工会明摆着,要把眼前的紧缩方案翻个个儿,不想再减公共开支了,还出了三条硬性要求:征财富税,搞调节贫富差距;要改回之前的养老金改革,别让退休年龄从62岁上调到64岁。
这其实反映出老百姓们对公共服务变少的担心,是真的挺揪心的。
拿法国医疗卫生来说吧,要是这个440亿欧元的削减计划真成了事,地方医院可能就得拖着设备升级不动,医护人员的工资涨幅也可能停滞不前,结果就是普通家庭看病难度大增、花费也会更高,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当年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的时侯也碰着了类似的问题,希腊政府削减医药经费后,公共医院的药品就少得可怜,许多患者只好自己掏腰包买高价的进口药,这对本就因为经济衰退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家庭来说,压力一下子又大了不少。
对于工会的要求,勒科尼政府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两难境地,要是按工会的想法去放松紧缩政策的话,法国的金融信誉可能会受到影响。
要是国际评级机构把法国的信用等级调低,政府的借钱成本可就会猛增,最终也会间接让普通百姓吃亏,比如房贷利率飙升,物价波动也会接踵而至。
要是坚持推行紧缩政策,社会的怨气可就会一直高涨,不仅罢工事件可能会变得更激烈,还会让政府的治理根基都受到更大冲击。
两周前的示威中,示威者和警方爆发了冲突,警方放出了催泪瓦斯,结果大概有140人被逮捕。要是类似的对抗再次出现,只会把法国的社会撕得更厉害。
更让人头疼的是,现如今法国的政治氛围也把推行政策搞得困难重重。
马克龙政府手里没有太多议会席位,虽然反对派都觉得“控制支出”这个大方针不错,但在“怎么分担负担”这件事上,意见可是大不一样。
有人坚持要向大企业加税,有的人则觉得应该缩减政府开支,双方意见差别很大,导致政策迟迟没法推行。其实,这也折射出西方多党制的共性问题,政党之间的角力常常优先于百姓的生活需要,最后吃亏的还是普通民众。
这次罢工中,巴黎市民不仅得忍受埃菲尔铁塔关闭带来的生活不便,还得担心养老金是否能准时发放、医疗资源是否充裕,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难题,因为政治僵局一直没办法解决。
为了应对这次罢工,法国政府早就做好了应对方案。即将离任的内政部长布鲁诺·勒塔约之前透露,国家内部已经调动了大约7.6万名警察和宪兵,巴黎这边也安排了5000名警力,预计示威的人数会在2万到4万之间。
不过,派出这么多警力只能应付眼前的局面,想要从根儿上解决问题,还得靠其他办法。
她的话点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在财务压力这么大的时候,不能只让打工的那群人背锅,得让有钱人和大公司一起分担责任,这也是工会坚持收财富税的主要理由。
配资门户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